課程大綱&前言
📝 1. 財務報表與基本會計理論介紹
📝 2. 流動負債之分析
📝 3. 現金流量表
📝 4. 非流動資產、負債及股東權益
📝 5. 資本結構及償債能力
📝 6. 投資報酬率分析
📝 7. 資產運用效率分析
📝 8. 獲利能力分析
📝 9. 經營績效之綜合分析
📝 10. 與股東權益相關之其他重要比率
📝 11.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
👉會計分哪些呢?分成以下五類:財務、成本、管理、稅務、政府會計
1️⃣財務會計(外顯,一定要有憑有據,不考慮隱含成本、機會成本)
把每天的每個交易都用「錢」來顯示,所以公司的每一筆交易都要拿發票、收據,沒有就不能登帳、做分錄。(初會、中會、高會都是財務會計,只是深淺)
2️⃣成本會計(外顯)
例如:手上這支筆,要知道成本,才能訂價,這個成本就是成本會計。
✅成本又分:
👉原料成本:直接原料(用在產品上的原料)、間接原料(不是製成產品的原料,但會用在產品上的清潔劑、溶劑…之類的)
👉人工成本:直接人工(直接生產產品的人、品管)、間接人工(行銷、行政)
👉製造成本:公司的水電費、租金….全部要攤提到產品上。
3️⃣管理會計(看外顯+隱含成本):管理者在做決策時,需要考慮到隱含成本、機會成本,這叫管理會計,跟公司經營策略有關。例如:買筆時,有10元、12元的筆,依據財務會計會選擇便宜的,但是管理者可能會因為12元的筆品質比較好,所以寧願選貴的。
※ 存貨也是隱含成本(呆貨 or 呆料:可以用的,但是用不著的。可能因為買太多,因為過時了)
4️⃣稅務會計(這請交給會計師)
5️⃣政府會計(政府使用之會計制度)
📝 1. 財務報表與基本會計理論介紹
👉 財務報表很重要
✅ 就跟人的健康檢查表一樣,財務報表就是企業的健康建查表。
健康檢查表上面的數據是怎麼產生的?就是你過去日積月累的日常而來的。
同樣,企業的財務報表,就是由每天的營運資料顯示出來的,記得要每天作帳才累積數據作分析。
📍 1-1. 所謂的財務報表,有哪四張?(是的,不是只有「財務報表」這一張)
(1)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
指一企業在「某一特定時點」(絕大多數公司以年底12/31那天來做資產負債表)的「財務狀況」
(2)損益平衡表 Income Statement
指一企業在「一特定時期間(大多數公司以一年做營業期間)」的「經營成果」
(3)業主(股東)權益變動表 Statement of Owner’s Equity
指彙總一企業在一特定期間內,有關業主權益下各個主要會計科目變動之情形。
※ 今年公司會賺錢,股東權益會增加,賠錢則反之。
(4)現金流量表 Statement of Cash Flows
指彙總企業在特定期間,有關現金流入或流出之資訊。
✅ 一家公司會賺錢,不代表現金流量沒有問題。WHY?公司賺錢,是幾月賺錢?因為公司營業還有淡旺季,例如:薑母鴨雖然整年度可能是賺錢的,但前半年沒生意、入不敷出,後半年生意好→現金流量若周轉不過來,公司會倒閉。
📍 1-2. 資產負債表有些要素?
(1)資產
→ 簡單講,可以幫企業賺錢的都叫資產。
→ 複雜講,係指企業由於過去的交易/事件所取得的經濟資源為企業可控制,且具有未來經濟效益者。
※ 公司買一部車做為營業賺錢用叫做資產,若這部車只拿來給人使用(沒有經濟用途)這叫做「費用」。
※ 公司的預付款是資產。
※ 流動(短期)資產:現金、銀行存款、應收帳款、短期投資、存貨(不易變現)…
(2)負債
係指企業因過去的交易/事件,發生對其他個體交付資產(付錢)或提供勞務的義務(例如:先收了別人一筆錢,之後要提供相關的服務。預收款就是負債),而須於未來犧牲經濟效益者。
(3)權益
係指企業的資產,減掉負債後,剩餘的業主(股東)利益。
✅ 會計恆等式:資產=負債+業主(股東)權益
→這個算式一定要平衡。平衡(借、貸方)不一定對,但不平衡一定是錯的。
✅ 公司的錢 or 資產怎麼來的?有兩種方式:一是老闆(股東)自己掏錢來的,另一種就是借來的。
📍 1-3. 損益表有些要素?
(1)收入
係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,因出售產品(如:零售業) or 提供勞務(如:清潔、搬家公司)…等主要營業活動,而增加的資產(賣出東西,現金變多),或減少的負債(先跟人家收錢,再提供產品、勞務,讓預收款變少)。
✅ J 提醒:「預收款」對於企業來講是負債!
(2)費用
係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,為生產、出售產品 or 提供勞務…等主要營業活動,而耗用的資產,或發生的負債。
※ 費用有點類似成本的概念,但還是不太一樣。成本關係還牽涉到是「分攤」還是「歸屬」?分攤就是把費用平均分攤,但是以作業成本的價值來看,要用歸屬,假設:研發成本,這個費用坪均攤給全部的產品叫分攤,但進一步探究這一整年的研發費用是為了哪些產品做的?由這些產品來歸屬。
(3)利益(業外收入)
係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,因主要營業活動以外的交易或事件而增加的權益。
※ 例如:有些公司本業雖然不賺錢,但是有閒置的店面、廠房出租,而擁有業外收入。
(4)損失
係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,因主要營業活動以外的交易或事件而減少的權益。
※ J 推論,例如:有些公司使用公司資金投資,而早成損失。
📝 2. 流動負債之分析
📍 2-1. 流動比率→就是償債能力
- 負債分:「長期負債」、「流動(短期)負債」
- 流動負債─指短期間(通常是1年內或1個營業週期,如:蓋房子可能要2~3年才能賣掉)要還給別人的錢。
- 做財務分析時,不要只指看單一的會計科目會看不出高低。
- 公式:
流動比率=流動資產 ÷ 流動負債
P.S.
– 流動 “資產”,指在短期(一年)內可以變成現金的資產。
– 流動 “負債”,指在短期(一年)內要還給別人的錢。
- 流動比率就是反應出一家公司的償債能力。這是銀行最看重的能力,若你要跟銀行借錢,他們一定是看你公司的流動比率。(銀行不管你公司賺不賺錢,只在乎利息收得到、你可不可以還得出錢、你公司要倒閉時有沒有抵押品可以還債)。
- 一般而言,流動比率為2是合理的。
📍 2-2. 速動比率
✅ 若要更嚴格來看能否快速還債,要使用「速動比率」
→ 因為流動比率內的「流動(短期)資產」含:現金、銀行存款、應收帳款、短期投資、票據、存貨(不易變現)…。
✅ 這個數據也是當企業面臨重大變故,急需現金時,如何能在短時間立即籌湊到錢?這時速動比率很重要,又稱酸性檢定。
- 速動資產就是上方的流動資產,減去,不易立即變現的存貨、無法變現的預付費用。
- 公式:速動比率= [速動資產] ÷ 流動負債
📍 2-3. 應收帳款週轉率
→ 數字越大,代表越快可以收到帳(變現性高)。
→ 要收回來的錢要越快拿到越好,要付給人的錢越慢付出越好。
- 應收帳款週轉率:指應收帳款全年週轉的「次數」,也是一年內發生又收回的「次數」,例如:一批貨賣出去又收回全部現金,算一次,一年內這樣的情況發生幾次。
- 公式:應收帳款週轉率=賒銷淨額 ÷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
※ 賒銷淨額:假設一批貨賣10萬,先拿了2萬,賒銷淨額為8萬。但是實務上若通常以銷貨淨額來算。
※ 平均:在會計內通常是 “(期初金額+期末金額)÷ 2”
- 應收帳款週轉率,與,平均收帳期間有關。若是你是債主,是不是想要越快收到錢越好?是的話請看下面公式。
- 公式:平均收帳期間=365天 ÷ 平均應收帳款週轉率
→所以想要越快收到錢,平均收帳日就要短,分母數字(平均應收帳款週轉率)就要大!
✅ 零售業賣出大部分都收現金,但是架上的貨款卻是1~3個月才付出,所以五金百貨業的週轉金額很高!
📍 2-4. 存貨週轉率
✅ 數字越大,代表平均銷售期間越短(流動行or變現性高)。
✅ 週轉越高越好,表示你用較少的庫存,可以做較大的生意
- 存貨週轉率:存貨全年週轉的次數,也是平均庫存存貨一年中出售的次數。
- 公式:
存貨週轉率=銷貨 “成本” ÷ 平均存貨餘額
※ 銷貨成本=單位成本 × 銷售量
※ 銷貨收入=售價 × 銷售量
※ 平均:是 “(期初金額+期末金額) ÷ 2”
→ 為什麼公式使用「銷貨成本」而不是銷貨收入?因為成本是固定的,售價是浮動的(牽涉到市場因素)。
✅ 舉例:豬肉攤通常沒有存貨─清晨去買了一頭豬回來,一天就賣掉了,這樣365天,每天都週轉1次。週轉率不好,貨一進來都賣不出去還放到壞掉。最好的是在上架前東西就賣掉。
✅ 大部分的週轉率都要越高越好,除了「應付帳款週轉率」以外。
📝 3. 現金流量表
→現金太少不好,但也不是越多越好,因為現金在手上沒有利息,即使放銀行,現在利息也很低(J:若再加入每年的通貨膨脹率,錢會越來越薄)。
→ 可依據景氣狀況來增加或減少現金水位,若世道不佳,可以多放一點現金在身邊應急,或降低虧損的風險。
- 公式:(1) 現金比率 = (現金+約當現金)÷ 流動資產
→ 從「變現的角度」衡量流動資產的品質
※ 約當現金:等同現金,如:銀行存款、短期票券、股票…等。
(2) 每股現金流量 = (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-特別股股利)÷ 普通股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
→ 公司在維持期初的現金存量下,有能力發放給普通股股東的最高現金股利金額
(3) 現金流量比率=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÷ 流動負債
→ 衡量當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足以抵償流動負債的倍數
📝 4. 非流動資產、負債及股東權益
📍 廠房設備之折舊
✅ 為什麼要有折舊概念?
(1)為了讓資產負債表能平衡
每個設備(固定資產)都會使用年限,假設我今天買了一部100萬的貨車,在會計科目上登錄:借固定資產(貨車)100萬、貸現金100萬,但這部車可以使用10年。卻只有在第1年記下花了100萬,但是在第2~10年沒有任何花費卻持續帶來收入。
折舊是為了讓這個固定資產在未來10年的使用年限中,對公司的貢獻能讓它的收入跟支出能夠平衡、產生一致的現象。這部貨車在未來10年內都可以幫公司創造收入,所以這部車的費用應該平均分攤在未來的10年。(by 林錦煌老師)
(2)當你購買一部100萬的貨車,說不定用 10 年就壞掉、重新購置,此時就還要再拿100萬,這麼大筆的費用該怎麼辦?
因此,平常要把賺的錢,分期存下設備的折舊費用,也就是設備100萬每年價值損失了 10 萬,因此今年的營業費用內有一筆10萬元的折舊費用。(by 余瑞銘老師)
※ 行政院有頒布的固定資產分攤的時間表
- 廠房設備的折舊法,有兩種:
(1)平均法又依據年限、活動量分成:
A. 直線法
→ 就是平均攤提,估計使用10年,就把費用直接平均攤提到10年年限中。
→ 不適用一些須快速反應市場的產業,譬如有些產業會因為設備功能性不夠好(沒有壞掉)就更新設備。
→ 公式:每年折舊費用=(成本-估計殘值) ÷ 估計使用年限
✅ 殘值如何估算?可以依據經驗法則、詢問二手店(如汽車)、甚至保守估計殘值為0(因為最後可能沒人要買你的東西,或是只能當資源回收秤斤賣)
B. 活動量法
舉例:計程車的車子,開40萬公里就換車,每1公里攤提的折舊。或是公司的生產設備,使用多少千小時就攤提完。
(2)遞減法
A. 餘額遞減法(少用)
B. 年數合計法
C. 年數合計反比法
→ 以上都是屬於加速折舊法,就是前幾年折舊的多,後幾年折舊的少
✅ 分1年攤提跟5年、10年攤提有什麼差別?
→ 差別就是在損益平衡表。
→ 高科技、新創公司都用加速折舊法(一開始就趕快攤提掉)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反正前幾年都賠錢,財報不會好看,賠錢1千萬跟賠錢1千5百萬是一樣的。這樣之後幾年的財務報就會比較好看,若未來要上市櫃、增資、跟銀行借貸也會比較容易。
※ 折舊費用(會計內屬於「費用」,在帳面上有數字,卻沒有從你的口袋拿錢出去)高代表容易虧錢,你虧錢政府就課不到稅,所以政府稅法只規定最短使用年限,沒有規定最長使用年限。
📝 5. 資本結構及償債能力
📍 5-1. 資本結構
→ 資本結構比率,是在衡量「不同來源之資金間」的比率關係,有:
(1)負債比率
(2)權益比率
(3)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
(4)長期負債對權益比率
(5)固定資產對股東權益比率
(6)衡量償付能力之指標
(7)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比率
(8)現金流量為固定支出之倍數
(9)財務槓桿指數
※ 回想一下,會計恆等式:資產=負債+業主(股東)權益
(1)負債比率
先問你,住,你是想要跟別人租?還是要自己買?
經營公司也是一樣,你要用自己的資金?還是要跟別人 or 銀行借貸?
- 公式:負債比率=負債總額 ÷ 資產總額
→ 我每1塊錢的資產,裡面有多少是我自己的錢買的?有多少錢是我舉債(借錢)買來的?
→ 負債比率越高代表欠越多錢,要還款,就會有還款壓力。
→ 公司需要錢時,要思考是跟銀行借錢?還是跟股東借錢(增資)?
→ 跟銀行借錢有還款壓力,不管賺不賺錢,利息都要付;跟股東借錢不用還,有賺錢再分錢給股東,虧錢就不用(投資概念),但是募資,股本會膨脹(股權被分散)。
※ 例如:1年賺1千萬,股本亦為1千萬(股),這樣就是賺了1個資本額;若股本變成2千萬,但是1年仍只賺1千萬,這樣變成只賺了0.5個資本額,這就是股票常說的EPS(每股盈餘),會影響股價。這是一個循環作用~
→ 所以,有資金需求時,請仔細思考要用舉債?還是增資?
→ 問題來了,當你是顧問時,業主問你增資要用哪個方法?
✅ 一個簡單的判別方式:跟銀行舉債的錢創造出來的收益,是否可以支付利息?若是可支付利息,甚至超過的話,這就是「有利的財務槓桿」。反之則為不利的財務槓桿,此時就不要舉債。
(2)權益比率
→ 權益比率 + 負債比率 = 1 ,因為錢不是借來的,就是股東拿錢出來的。
→ 權益比率越「高」,對於債權人的保障越高。
-
- 公式:權益(自有資金)比率= 股東權益總額 ÷ 資產總額
(3)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
→ 此比率越「低」,表示償債能力高,對於債權人的保障越高。
-
- 公式: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= 負債總額 ÷ 股東權益總額
※ (1)~(3)彼此有聯動關係
(4)長期負債對權益比率
✅ 長期資金只能用在長期用途,不可用在短期用途。因為長期用途要很久才能還本(回收慢,像是投資基金、設備…等很久才能回本),若是拿短期資金來支付長期用途就會讓你每天跑三點半(挖東牆補西牆,很容易資金週轉不靈)。例如:個人信貸(利率高)比較適合支付小孩學費 or 短期資金需求;千萬不能用來支付房屋貸款(長期用途,利率低)。
(5)固定資產對股東權益比率
→ 照理來說,股東拿出來的錢都是長期資金,應該都要拿去買固定資產(回收的慢,如:廠房、土地、設備…等)。
※ 就像買房子應該要用自備款,自備款高一點,還款比較輕鬆。
(6)衡量償付能力之指標
→先看一下《簡明損益》
銷貨收入
-)銷貨成本
_____________________
銷貨毛利
-)營業費用
_____________________
稅前息前淨利
-)利息費用
_____________________
稅前淨利
-)所有的稅
_____________________
稅後淨利
✅ 毛利高不一定淨利高,但是毛利不高,淨利不可能高,所以想要淨利高,一定要控制成本。
- 公式一:
利息保障倍數
= 可用於支付利息的盈餘 ÷ 利息費用
=(稅前淨利+利息費用)÷ 利息費用
→ 利息保障倍數愈高表示企業支付利息能力愈強,對於債權人的保障愈大。
- 公式二:
固定支出保障倍數
= 可用於支付固定支出的盈餘 ÷ 固定支出
= (稅前淨利+固定支出) ÷ 固定支出
→ 固定支出保障倍數愈高表示企業支付利息能力愈強,對於債權人的保障愈大。
(7)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比率
- 公式:
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比率
=固定資產淨額 ÷ (長期負總額+股東權益總額)
→ 當此比率小於100 %時,表示固定資產之投資均以長期資金支應。
→ 當此比率大於100 %時,表示企業移用部分短期資金於固定資產投資
→ 此比率應小於 1 ,而 其愈低對債權人的保障愈大。
(8)現金流量為固定支出之倍數
→ 倍數越高,營運(支付固定支出:如水電費、人員薪水…等)越沒有問題
-
- 公式:
現金流量為固定支出之倍數
=可用於支付固定支出的現金流量 ÷ 固定支出
=(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+所得稅支付數+利息支付數) ÷ 固定支出
(9)財務槓桿指數(指數大於1代表是有利的財務槓桿)
= 股東權益報酬率 ÷ 總資產報酬率
→ 概念就是用很輕的力量去舉起很重的東西。你沒有那個多的錢,卻想要做那麼大的生意時,就要利用財務槓桿(概念同融資去買股票)。
→ 一樣,借錢如果划得來(可以支付利息並賺錢)就借。
- 公式:
(1)總資產報酬率
= 扣除利息 “前” 之淨利 ÷ 資產總額
※ 資產內含負債,需要付利息
(2)股東權益報酬率
= 扣除利息 “後” 之淨利 ÷ 股東權益總額
= 稅前淨利 ÷ 股東權益總額
※ 股東權益不含負債,每一塊錢都是股東拿出來的,不需要付利息
✅ 若你是顧問,業主問你要不要借錢?就把財務報表拿出來,算出上方2個比率,比大小。
- 資產總額→看資產負債表
- 淨利→看損益表
小結:
總資產報酬率(含借的錢)>股東權益報酬率,代表這是有利的財務槓桿。
反之,當股東權益報酬率小於總資產報酬率時,則舉債對股東不利。
📝 6. 投資報酬率分析
要清楚地說明是指總資產報酬率?還是指股東權益報酬率?
👉 總資產報酬率:用每 1 元資產可以賺多少錢?
- 公式:
總資產報酬率=[淨利+利息費用 (1-稅率)]* ÷ 平均資產總額
*跟銀行借錢,因為有利息費用,所以可節稅, 此為稅盾。
👉 股東權益報酬率:旨在衡量股東平均每元投資可獲得之利潤,又稱淨資產報酬率。
- 公式:
股東權益報酬率=淨利 ÷ 平均股東權益
📝 7. 資產運用效率分析
→ 開店就是要有顧客上門,顧客上門不一定會賺錢,但顧客不上門一定不會賺錢
→ 就是要衝高營業額!然後再提高毛利率,就可以賺錢!
→ 資轉週轉率高,代表生意很好。薄利就要多銷,厚利可少銷。
- 公式:
(1)資產運用效率比率
= 資產週轉率
= 銷貨收入 ÷ 各項資產
(2)現金週轉率
=銷貨收入淨額 ÷ 平均現金
※ 現金週轉率過高,顯示可能有現金短缺的現象,若無法改進將造成財務混亂,而發生流動性危機的不良後果。若該比率過低,則顯示該企業有閒置資金及不必要的現金餘額存在,亦即未有效利用現金創造應有之利潤。
📝 8. 獲利能力分析
- 企業經營之主要目的之一,在獲取合理的利潤,以吸引資金之投入,且在資金提供者獲得合理報酬之外,才能維持企業適當的成長。
- 獲利能力分析是藉著分析損益表上的銷貨收入與淨利、稅前淨利、營業淨利及毛利之關係,以了解企業銷貨收入支付各項成本、費用並產生利潤之能力,一方面作為預測未來利潤之基礎,另一方面亦作為衡量管理人 員績效及賞罰之依據,並為利潤狀況之改善提供基本之資料。
(1)毛利率
毛利係銷貨收入淨額減銷貨成本後之餘額,毛利率為銷貨毛利與銷貨收入淨額之比率關係,可顯示企業負擔營業費用及產生淨利之能力。
-
- 公式:毛利率=銷貨毛利 ÷ 銷貨收入淨額
※ 貼心提醒:毛利記得必須扣除損耗 (步留率),而不是用粗毛利(植入率)
(2)營業淨利率
營業淨利乃 銷貨毛利 減除 營業費用後 之餘額,營業淨利率為營業淨利與銷貨收入淨額之比率關係,「可反應企業由正常營業產生利潤之能力」。
-
- 公式:營業淨利率=營業淨利 ÷ 銷貨收入淨額
(3)稅前淨利率
營業淨利 加減 營業外收支後 之餘額即為稅前淨利,營業外收支有時會對企業的營運產生重大的影響。
※ 例如:營業淨利正常的企業,可能因資本結構不佳,利息負擔過重而遭遇經營困境,因此分析獲利情況時營業外收支亦不應忽略。
- 公式:稅前淨利率=稅前淨利 ÷ 銷貨收入淨額
(4)本期淨利率(簡稱淨利率 or 純益率)
稅前淨利 扣除 所得稅費用並調整其他特殊項目(如停業部門損益、非常損益及會計變動之累積影響數)後,即得本期淨利。
本期淨利為本期營業之最後結果,顯示本期真實之獲利情況,用於評估本期之績效獎懲固屬合理,但用於預測未來之盈餘則用於評估本期之績效獎懲固屬合理,但用於預測未來之盈餘則不一定適當。
- 公式:本期淨利率=本期淨利 ÷ 銷貨收入淨額
📝 9. 經營績效之綜合分析
(1)投資報酬率係指每元投資可獲得之報酬或利潤,進一步解析投資報酬
率之公式,可知其高低決定於二個因素:
- 每元投資可產生之銷貨收入
- 每元銷貨收入可產生之利潤。
- 投公式:投資報酬率
=報酬 ÷ 投資
=(利潤 ÷ 銷貨收入淨額) × (銷貨收入淨額 ÷ 投資)
=利潤率 × 投資週轉率
- 若稅後利息不是非常重大,則可忽略不計。
- 將上列公式改寫為:
總資產報酬率
=淨利 ÷ 平均資產總額
=(淨利 ÷ 銷貨收入淨額)x (銷貨收入淨額 ÷ 平均資產總額)
=淨利率×總資產週轉率
🔎 若只有資產卻無法創造收入,代表資產運用效率不佳。
(2)杜邦分析法
財務槓桿指數係反映舉債經營之是否有利;而財務槓桿比率則在顯示「有利」或「不利」之程度。若將總資產報酬率公式中之「資產總額」改為「淨資產」或「股東權益」則可得:
- 公式:
股東權益報酬率
=淨利 ÷ 平均股東權益
=(淨利 ÷ 利銷貨收入淨額)×(銷貨收入淨額 平均資產總額 ) × (平均資產總額 ÷ 平均股東權益)
=淨利率 × 總資產週轉率平均財務槓桿比率
=淨利率 × 總資產週轉率 × 權益乘數
→ 由上方公式可知,欲提高股東權益之報酬可由「淨利率、總資產週轉率、平均財務槓桿比率」,三方面綜合考量後,採取適當方法為之。
📝 10. 與股東權益相關之其他重要比率
- 特別股保障倍數:
可支付給個別股股東股利之能力 - 股利收益率:
越高代表投資人投資此公司的鼓勵報酬率越佳。 - 股利支付率:
一般而言,成長性佳的公司,股利支付率較低,因為要保留大部分的盈餘或現金進行投資,以維持公司的成整,而公司的成長也會反應在股價上,故股東分得股利不多,卻可獲得更多的資本利得。 - 本益比:(=每股市價 ÷ 每股稅後盈餘)
→ 可用來衡量股票價格合理性(預期每股盈餘 × 合理本益比=合理股價)
→ 成長性越高 or 風險較低的產業 or 公司,期可有越高的本益比,反之若屬於傳統產業成長性低或風險較刀的松,則其本益比會較低。
- 股價淨值比
=每股市價 ÷ 每股淨值 = 本益比 ×(每股稅後盈餘 ÷ 每股淨值)
→ 可用來評估公司股價是否被低估。
→若股價淨值比小於1,代表每股市價小於其帳面價值。該支股票價格被低估。
- 現金收益率
= 每年實際支付股利 ÷ 每股市價
→ 表示每一元股票所能分配到現金股利的比率,此數據越高,表示每一元股票所能所得的現金股利越高。
📝 11.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
- 成本有三種:
(1)固定成本,跟生產、銷售數量無關(FC):如廠房租金、保險、營業費用中的一般管理費用、研發費用…等不會隨著產銷活動而增減的。
(2)變動成本,原物料成本(VC):如營業成本中的直接原料、水電製造費、貨物稅…等會隨著產銷數量增加而上升。
(3)半變動成本,譬如水電費、手機通話費(超過某個情況,費用就變動 )
- 算出損益平衡點 Break Even Point, BEP
就像是開餐廳,座位要多少才會賺錢?賣東西要賣到哪個數量才會賺錢?這很重要!
※ 這些名詞都一樣:
✔️ 營業毛利率
= 毛利率 = 邊際貢獻度 =邊際利益率 Gross Profit Margin
= (銷貨收入 – 總變動成本) ÷ 銷貨收入
✔️ 營業利潤
= 營收 – 變動成本
= 邊際貢獻
= 銷貨收入 – 總變動成本
==============
🗣🗣🗣J 心得:
給 “認真” 看到最後的人,如果你是跟我一樣看到會計就緊張到腦袋空白的人,希望這篇貼文有讓你的會計腦打開一點(嗯?還是堵塞了?)。
有需要就隨時點開來複習吧!(我知道,記不起來😂)
勤能補拙,我真的花了好多精力理解你啊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