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讀書嗎?你為何而讀?你讀完了,內容都還記得嗎?
《讀懂一本書》教你:
- 如何讀書?
- 讀書須具備那些能力?
- 如何選書?
- 如何加大讀書的理解力?
- 把書讀薄─解構一本書
- 懂得畫重點與找出最有價值的地方
- 如何把內容內化再創作?
- 開口講書要做哪些準備?
- 繪製心智圖(→J:很實用的技術面篇章)
當我們開始學習時,最好先學習怎樣高效學習再開始學習,才不會浪費許多精力走了彎路。開始懂得自我學習後,才發現,爸媽、老師、學校沒教的太多了,若是一開始就有人教我們如何學習,這個世界應該會進步得更快。
雖是如此說,過去走的這些學習彎路其實也沒有白走,通常都會成為往後人生智慧的養份,只是需要多些時間發酵。
最近幾年開始養成閱讀習慣,當下有滿滿的感觸與想法還有思考的衝擊,但是卻記不久,記不住。漸漸開始從一些好書延伸出許多書單,接著讀到了跟大腦、記憶相關的書。
讀書,若是大量、快速閱讀,沒有把知識內化記憶到自己的知識庫,可算是白讀。
某天,在網路買書時,網頁下方出現了這本《讀懂一本書》,基於好奇結帳了。在讀了一些較深的書之後,讀到這本覺得很輕鬆愉快,利用早晚的零碎時間一周左右讀完,然後又花了一天再讀一次做了心智圖,就如同作者樊登說的,當你讀過一次,然後又親自動手畫下心智圖,再對著別人講過一次(執行中),整本書就會記得差不多了。
《讀懂一本書》裡面充滿可以馬上實用的讀書技巧,尤其是「心智圖的繪製」讓我開始之道要怎麼動手為一本記下重點、「畫重點的技巧」解決了每一個佳句都想畫的窘境。
這本書以作者樊登自己的「講書人」出發點撰寫,裡面經常連結到講書的好處還有《反脆弱》這本書(被作者燒到,我前幾天下單買了該作者納西姆.尼可拉斯.塔雷伯的不確定五部曲套書… )。
「讀書」是我們大眾反脆弱(註:在黑天鵝效應─不確定的情況─發生時,反而變得更好)的方式,我們主動利用讀書來針對自己的脆弱補強。這是一種沉浸式學習,把自己泡透了,吃足了某種知識,以致在未來黑天鵝出現時,讓自己不僅可以應付當下的情況,反而還變得更好。像新冠肺炎下,那些早已鋪路數位、直播、網路、電商的企業在未來疫情趨緩後,一定又更加提升了自己對不確定的免疫力。
「講書」就又是更進一步的「強沉浸式學習」,因為此時你的角色轉變成「老師」,成為要傳受別人知識的人,你會自己在書裡爬梳出脈絡和意義並且鍛鍊自己的思維邏輯,大腦此時經過許多運算、啟動和「提取」,自然而然就在這短時間內把這些知識浸潤透了。
這中間還提到了樊登如何開始講書的過程、選書原則,才又寫到如何讀懂一本書。
如何讀懂一本書呢?首先要把自己理解的池子變大變深,可以從七個領域來擴增自己的能力:
- 經濟學─與每人生活息息相關
- 心理學─了解人動機的不二法門
- 國學─建立文化自信,並同時可鑑別、理解東西方的價值與差別
- 管理學─發展很快的學科,讀最新的書籍即可;管理學是處理當代人際關係的學科,其背後隱含的其實是領導力。
- 邏輯學─前提、假設、論證(你說完一個觀點,想辦法讓人接受與信服)、論點、論據
- 哲學─提高自己的認知層次
- 人生經驗─先覺察自己的生活借限,再去突破;踏出舒適圈,廣泛閱讀與涉獵。
- 法學(J:作者未來會解鎖此領域)
後來又更進一步提到,你要怎麼把書讀薄(J註:拆解提取書本重點),如何解構它?在這邊先略過不帶目的的自由閱讀,若是帶著目的閱讀工具類書籍─
- 首先要了解書的框架和脈絡
- 了解此書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
- 熟悉書的撰寫背景─像是相關的機構有哪些研究與結論,若此書沒有相關背景,通常是該領域專家直接拋出最有用的內容,如:《FBI談判協商術:首席談判專家教你在日常生活裡如何活用他的絕招》
- 書中的解決方案─這是最有價值的地方
- 提煉書的使命,並為它的價值昇華
- 畫線有學問,什麼才是精華─把書的重點(概念、問題、意外的解釋、遞進關係、轉折、衝擊….等)做科學瘦身、留下精彩,而不是專畫一些名言佳句。
中間還提到講書的創作、準備、技巧,其中最令我受益的就是這本書讓我成功畫出一本書的心智圖。
之前嘗試使用一些心智圖軟體,或是自己想一些其他方式來呈現,發現很注重細節的我常常卡在一些莫名的地方,例如:不熟悉軟體找不到想要的功能就放棄、什麼主題要用什麼顏色?到底要從核心的左邊還右邊開始畫?如果空間不夠怎麼辦?…之類的蒜皮小事。(有人跟我一樣困擾嗎??)
而作者樊登直接把他製作心智圖的工具、技法、思路、手稿放在書內讓讀者參考,他只用一張A4的紙跟黑筆,就完成一本書的心智圖,在製作的過程中,只放重點、關鍵字、自己的理解,較瑣碎的知識就另外寫。這樣簡約的方式,讓我開始拿起筆依樣畫葫蘆,放膽完成了這張(大兩倍的A3)心智圖。
這是一張捨不得其他重點的A3心智圖